中共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》

发布者:fsc发布时间:2025-04-25浏览次数:10

近日,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《意见》在总结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三年来相关经验的基础上,对未来一个阶段推进教育数字化进行了全面部署。

416日,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,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介绍,《意见》总共分七个部分,共22条政策举措。在推进过程中,提出坚持立德树人、应用导向、数字赋能、以人为本、改革创新、统筹规划、安全发展、开放合作等8项工作原则,确保教育数字化工作稳步推进,取得实效。

周大旺表示,在深入推进集成化方面,《意见》提出了要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,完善平台的资源布局,持续升级平台公共服务功能,推进国家平台的全域深度应用,推进教育数据集成和有效治理,加快构建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体系。鲜明提出增加精品资源的供给,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,完善资源开发、上线、应用、评价和退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。推动了高效办成一件事,扩大教育公共服务一网通办的事项。以省为单位推进平台全域深度应用,形成推进区域教育公平优质发展的数字化解决方案。建好国家教育大数据中心,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,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、全周期的教育服务。

在全面推进智能化方面,《意见》提出了要加强人工智能等前瞻布局,推动学科专业、课程教材、教学等数字化的变革,以师生为重点提升全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,全面支持教育决策和治理,赋能教育评价改革,鲜明提出了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,推动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。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,优化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,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转型的需要,动态调整职业教育,推动科研范式变革,完善知识图谱,构建能力图谱,推动课程体系、教材体系、教学体系的智能化升级。

《意见》还提出,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要素过程。推动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。开展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,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。加快建设教育数字地图,建设基础教育学位预测预警模型、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,建设全国学科大数据信息资源库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,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,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,推动教育理念更新和模式的创新。

在大力推进国际化方面,《意见》提出,要持续增强数字教育的国际影响力,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国际共建共享,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教育品牌,赋能人才国际化培养,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教育的治理,鲜明提出建好国家平台国际版,持续实施慕课出海行动,赋能鲁班工坊等职教出海项目建设。深入推进世界数字教育大会、联盟、期刊、案例、指数,建好数字教育海外学习中心,推动中国数字教育标准成为国际共识。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,提升我国数字教育的国际影响力,为全球数字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。

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、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对《意见》进行了详细解读。具体内容如下:

第一,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。国家平台作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抓手,兼具学生学习、教师教学、学校治理、社会赋能、教育创新等功能,是促进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,也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。为进一步提升国家平台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的服务能力,《意见》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集成化,从完善资源布局、升级服务功能等方面着手建强国家平台,从开展全域应用、推进数据治理等场景着手用好国家平台,不断强化国家平台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支撑作用。对此,要在建设四通八达的平台体系上做好文章,构建目录体系、资源体系、数据体系和应用体系,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,打造高智能、强交互的数字底座。同时,还要在深化国家平台应用上下足功夫,一方面创新平台应用场景、拓展应用对象、创新应用方法,深度挖掘和发挥平台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潜能;另一方面在平台有效支撑教育决策和社会服务上积极探索,建好用好教育大数据中心,提升数据融通与治理能力。

第二,全面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。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,正深刻影响各行各业,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改变劳动力市场、重构知识生产,在倒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,也给教育创新带来更多可能性。为进一步激活人工智能重塑教育潜能,《意见》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智能化,坚持立德树人、以人为本,培养学生高阶思维、思考判断能力、实践能力,根据技术发展形势调整学科专业布局、培养师生基础能力,深化人工智能与教、学、管、评、研等场景融合。对此,要积极建设中国教育人工智能大模型,持续打造一批教育垂直领域的专用大模型,有序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。要不断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合,树立在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课程教学、教育管理、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典型示范。要不断提升管理者的数字化领导力、教师的数字素养,推动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打造更具高阶性、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优质课堂。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、解决问题、沟通合作等基本能力,多学段广泛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,塑造适应智能时代、驾驭人工智能的创新人才核心竞争力。

第三,大力推动数字教育出海。数字技术不断冲击与颠覆着我们对教育的认知与实践。教育何为、教育向何处去,已成为全球共同思考的时代命题。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,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与世界主动分享数字教育的发展机遇和实践成果。为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全球数字教育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力,《意见》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国际化,从资源共建共享、人才联合培养、教育协同治理等方面深化国际合作,塑造中国数字教育国际品牌。对此,要利用好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开展主场外交,推动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实体化运行,形成长效机制,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。要发挥好国家平台国际版作用,加强与其他国家平台相互对接,促进各国优质资源顺畅流通。要扮演好在构建全球数字教育秩序中的重要角色,积极参与国际议程、规则制定,共享中国数字教育标准。

第四,健全教育数字化保障机制。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每一步,都离不开人、财、物、制度、安全等各类保障协同发力。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,需要构建更高要求、更高标准、更高质量的保障机制。为进一步支撑可持续数字教育生态,《意见》明确指出要持续夯实发展根基,从基础设施、标准规范、财政投入、评价激励等方面不断完善保障体系,筑牢平台、网络、人工智能等安全防线。对此,要建立多元协同的应用保障,持续升级教育新基建,完善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,健全多元化资金保障和分级投入机制,创新评价激励管理制度。要加强智库建设,进一步发挥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政策咨询、实践调研、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作用。要牢固安全屏障,提升平台内容安全保障能力,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,强化数据安全防护机制,建设人工智能道德伦理规范,坚持智能向善,避免网络成瘾等问题。

相信本次《意见》的发布,将成为各地各校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风向标、指南针,必将为我国建设教育强国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